close
標題
一段中文的翻譯及字詞解釋
問題
p33.6題暖日宜乘轎,春風堪信馬,恰寒食有二百處(秋千)架1.這一段話的翻譯及字詞解釋?2.秋千是什麼意思?是否是這個(鞦韆),同音假借嗎?麻煩給我正解,謝謝囉~!!
最佳解答
版大您好 這段詞出處 元曲 馬致遠 暖日宜乘轎,春風堪信馬,恰寒食有二 百處秋千架。 向人嬌杏花,撲人衣柳花,迎人笑桃 花。 來往畫船遊,招颭青旗掛。 您問的是這段詞-- 暖日宜乘轎,春風堪信馬,恰寒食有二 百處秋千架。 (您要翻譯還要"詞解"?....其實本詞已 極白話易懂.要翻譯沒問題.但又兼 要"詞解"..??...此豈非多此一舉~?... 因為在翻譯中您就可以看得出來其詞之 意啦..!...= =....) 詞解 1.堪信馬-"堪".猶言"可"也."信 馬"."信".猶言"隨意"."馬".此作"乘 馬遊玩". 2.寒食-指寒食節. 根據《荊楚歲時記》中說:離冬至一 百零五天有大風暴雨,稱這一天叫 「寒食」,要禁火三日,由於寒食節 的日子與清明的日子相近,因此古人 在寒食的活動,往往沿續到清明,久 而久之,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什麼區 別了,而到今天寒食節更已經被清明 節所取代了。 3.二百-應非指其實數.而以喻極多.到 處都有之意. 4.秋千-- 以前叫做「鞦韆」,意思是揪著皮繩 而遷移。早在原始社會,先民為了取 得食物,常要攀藤上樹,這就是秋千 的雛形。秋千最初叫做千秋,是春秋 時期北方的山戎所創,據說是齊桓公 北征山戎時,把秋千帶入中原。開始 時只有一條繩子,用手抓住繩子盪來 盪去,後來逐漸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 上踏板的秋千。到了漢武帝時,因千 秋在漢語包含有人雖死去但永垂不朽 的意思,為了避諱,所以把千秋改為 秋千;到唐代,盪秋千已經十分普 遍,並且成為寒食節及清明節的一項 重要的活動,甚至被唐玄宗稱為「半 仙之戲」。正因為在清明時節到處有 人在玩秋千,所以便有人將它稱之為 「鞦韆節」。 翻譯 這樣晴朗的好天氣.實在適合乘轎出遊. 春風陣陣拂來.可以騎馬到處隨意遊玩. 正逢寒食節.到處都有架著鞦韆供人玩 呢~! "秋千"在上面詞解已有說明.它是"通假 字".是同樣的字義.只是演變到現在.已 寫成"鞦韆".(有人常把"通假字"與六書 中的「假借字」相混。嚴格來說,通假 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,例如本來已有 「慧」字,但卻以「惠」字臨時替代。 而六書的的假借字則是本無其字,因為 要創製新字較麻煩或為免使字數大量增 加,而採用同音或近音字表達那種意 思,例如「自」字本義是鼻子,因同音 關係,借來表示「自己」之意,這是六 書中的假借。) 以上提供給您~!
其他答案
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,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
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00920000010KK00657
5CA41679673BE92F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